健康管理

您的位置: 首页 健康管理健康科普常见病防治详细

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

发布时间:2018-06-05 21:12

   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。患者一旦装上永久起搏器后,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,以避免出现并发症或起搏器故障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金炜介绍,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电极导管移位、囊袋感染、疼痛等。此外,由于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1至2天,因而容易引起腹胀、便秘,极少数人可出现由起搏器综合征引起的胸闷、头晕等表现。所以,术后有效的康复管理意义重大。

 
   那么,患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?金炜介绍:“目前,心脏起搏器性能和质量大多良好且都有很好的抗干扰功能,患者术后的日常活动基本不受任何影响。许多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不敢使用甚至接近家用电器,如微波炉、电视、电话、洗衣机、手机、冰箱等,这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,起搏器通常不会受这些家用电器的影响。另外,公共场所使用的金属探测器、电子监视装置等也不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。”在术后的日常生活中,他提醒患者注意以下几点——
 
  有效防止电极移位
 
   因心脏起搏器心内膜电极头插在心腔的肌小梁处,导管电极端金属重力可影响血流,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最适宜,这样可避免电极脱位、移位。临床资料显示,患者电极移位90%发生于植入术后1周内,因此患者在术后初期的下床活动幅度不宜过大。此外,也应尽量避免在睡眠时无意识伸展手臂使电极移位而导致起搏失灵。在早期下床活动中,应重视对手术侧肢体肩肘关节进行限制手臂活动度,避免高举过头或作剧烈活动,可有效防止电极脱位、起搏器移动等并发症。
 
   防止感染,减少并发症
 
   部分患者因术侧上肢制动而出现肢体麻木、肿胀等,以及因活动量少而出现腹胀、便秘、食欲下降等症状。术后尽早下床活动、及时使用抗菌素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等措施可有效防治并发症。由于起搏器张力因素,易使皮肤发生破损,所以应注意手术部位及周围皮肤状况的变化,及时治疗皮肤伤口。在术后并发症中,常见的有感染性心内膜炎、败血症、局部感染等,可导致起搏失败或引起不适,甚至危及生命,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。
 
   维护起搏器的正常运转
 
   患者术后最好应定期监测起搏器,也要保持人工心脏起搏器埋植处及导线引出处皮肤清洁、干燥并避免撞击,以及洗澡时勿用力揉搓,以防起搏频率加快。应该远离如雷达、电视发射塔、弧光焊机等强电场、磁场源,如果太靠近这些强电磁场,可能会影响起搏器的功能。常用的透视、拍X线片、CT等医疗器械检查不会对起搏器造成影响,但核磁共振检查(除安装抗核磁起搏器)应该禁止。目前,虽然很多起搏器都具有抗手机干扰功能,但应该用非手术侧的耳朵接听手机、无绳电话,并保证距离起搏器30厘米以上。手机也最好放置在距离起搏器较远的口袋或腰带上,因为它们在开启状态时仍发射信号,可能对起搏器功能有潜在的干扰。
 
   重视术后的自我护理
 
  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、心情开朗、情绪稳定。在饮食上,患者应注意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多纤维的易消化饮食,以增加机体抵抗力,促使伤口愈合。尤其要保持大便通畅,必要时可用开塞露、番泻叶,以免用力大便而使起搏器电极脱位。术后3个月内,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,可适当做些日常工作和家务活,也可选择如散步、慢跑、练气功、种花等低强度活动,但应遵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洗桑拿或热水浴、性生活等,原则上对起搏器没有影响,但如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脏病,应避免水温过高或性爱动作激烈而引发猝死。如果开车,要避免安全带撞击或压迫起搏器,可垫一个垫子以分散压力,也应避免打开引擎盖修理汽车发动机等动作。
 
   此外,患者至少每天早、晚各测1次脉搏,若比原脉搏心率少于6次以上,或感到胸闷、心悸、头晕及其他不适,应立即到医院就诊。需要强调的是,患者应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。心脏起搏器不能根治心脏的原发病,装了起搏器后患者仍可发生心绞痛、心梗、心力衰竭等,因而仍需按医嘱服用治疗原发病的药物。与手术医生保持定期的沟通和交流、定期随访也是十分重要的,患者应在术后1个月、3个月、半年去医院进行门诊随访一次。若自觉心悸、胸闷、头晕、自测脉搏缓慢,或出现呼吸困难、腿部肿胀等情况,应立即到医院就诊。
 
  
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

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
预约挂号 门诊信息 住院须知 特需服务 医院导航
互联网医院
网站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