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您的位置: 首页 新闻中心专题报道详细

张银军:生死边缘的“特种兵”——记“甘肃省优秀医师”张银军

发布时间:2021-11-22 10:11 本文来源: 韩敏 张丽宁

image.png

(图为“甘肃省优秀医师”张银军

医生这个称呼,历来就是一种使命;

对于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银军而言,更甚。从1998年大学毕业进入这个行业,初心不改,到如今。尤其是在重症医学科的16年,他在一点一滴中总结经验,在一次次急救中不断历炼,在对重症医学的感悟中持续进步。

近年来,张银军在重症急救操作、学科建设、基层帮扶、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。相继被评为2020年甘肃省优秀农工党员、2020年白银市优秀医师,2021年被甘肃省评为全省优秀医师.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3篇,完成市级课题2项。

“我的使命,就是救下患者的命”

重症病房里,患者安静的躺在病床上,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,到处都是仪器,各种医疗仪器在滴滴作响……走进重症监护室,医护人员正在仔细检查每位病人的病情,观察每个病人床边监护仪器上显示的生命体征,给病人换输液瓶。一幅忙碌而又井然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。

“进入 ICU的病人大多都处于半昏迷、昏迷状态,家属又不能陪在身边,因此,我们就是患者的亲人,必须24小时坚守岗位”,张银军说,重症医学科,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与死神搏斗的场面,赢了,就皆大欢喜,输了,就阴阳两隔。

ICU里,是患者离死亡最近的地方,同时也是患者离希望最近的地方。让一个个危重病人命悬一线地进来,平安顺利地出去,是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共同的愿望。“2008年,有一位70多岁股骨头置换的女性患者,突然心跳骤停,接到医院通知我马上赶到,大家忙成一团。当时没有静脉通道,液体也无法进入,我马上为患者做了气管插管和深静脉置管,十分钟左右,通过心肺复苏,患者恢复了呼吸”,张银军回忆,当时患者由于顽固心衰无尿,进了重症病房他又马上为患者做股静脉置管,床旁血液净化治疗。由于患者浮肿,完全是凭经验盲穿,他很欣慰地说,这位老人也算给自己争气,很快恢复了。

image.png

图为张银军主任正在检查刚从手术下来的患者

这种命悬一线,从死神手里夺回患者的场景,每天都在张银军的生活里演绎。多年以前有一位患者,因坠楼全身多处骨折,当场血肉模糊,分不清五官,急诊医生给患者插管,情况紧急,插管有难度。张银军马上拿管子,一次顺利插上,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。半个月患者从重症转出去,家属还为此给他们送来锦旗表示感谢。

对于重症医生而言,医术更重要?还是心理素质更重要?张银军认为专业技术更重要,因为重症每天都面对着生死交织场面,心理素质是基本功,最主要的是医术,关键时刻可以救患者于死亡边缘,这需要多少年如一日的历炼与钻研,没有捷径。

从医以来,张银军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,不仅解决患者身体上的疾苦,同时还很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。他一直在临床,经过多年的学习磨练,熟练掌握了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,通过对患者诊断、治疗、评估、调整方案等步骤的推敲,完善了重症医学科的救治程序,以及转入转出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。不断加强科室管理,努力提升专科建设水平,重视医疗安全管理,积极收治院内、外危急重症病人,承担了白银市第一人们医院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。

“人在一起叫聚会,心在一起叫团队”

一个人只能把一件事做好,一个团队才可以把一件事做精。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,张银军和他的团队,将重症医学科从一个普通学科,一路打造成了一个重点学科。

重症医学科的医生,一进病房经常都是24小时以上的工作,如果遇到病情危急特殊的病人,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有时甚至超过48小时以上,她们珍惜每一条生命,努力的挽救每一名危重病患者。“本来大家的情绪时刻都是紧绷的,所以严谨认真的同时,必须让大家心情舒畅,否则,工作会越干越累,不利于长期发展”,张银军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数一数二,在团队的管理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

image.png

图为张银军主任正在查房

“对于团队,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是,如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?人在一起叫聚会,心在一起叫团队。因此针对医护,医患之间的关系,我一直坚持一个词语是‘平衡’。任何事都得平衡,在遵守基本医德和社会规则的基础上,对事不对人,发现科室有不好的风气马上纠正,以身作则,让大家在舒适安心的氛围里工作”。张银军对待同事,更是如同家人,同事家里有事需要请假,他从来都是自己给顶上,直到同事回来。他总说,谁家还没个着急事,大家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。

相亲相爱一家人,形容重症医学科是恰如其分。

不仅是关系的处理,在科室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,张银军更是重视。他自2017年担任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以来,本地区危重患者上转率大幅度下降,本地区重症处置水平稳步快速提高。由于历史原因,科室医生梯队断档,如何让高年资医生甘愿传帮带,低年资医生努力学习,提高整体业务水平是一个很难解决问题。他首先根据业务量配备医务人员,实行组长负责制,高年资医师严把医疗质量关,指导年轻医师理论和操作稳步提高,经过3年时间,年轻医师基本可以胜任科室日常工作了。

他还注重加强学术交流,每年派高年资医师参加国内短期培训,派年轻医师参加省内各种重症技术培训,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,保证业务水平不落后于国内同级别医院,使得高年资医师有危机感,年轻医师有动力;成立白银市重症专科联盟及质控中心,加入中日友好医院、兰大一院国家、省级两级专科联盟,依托我科成立白银市重症质控中心,做到上联下纵。即使在疫情期间,省、市两级的学术交流未曾止步,2020年,全省举行线上重症专业知识培训30期,全市举行县级医务人员技能培训13期;积极参与医院五大医学中心建设,扮好核心科室角色。经过几年努力,目前科室危重患者数量成倍增长,本地区危重患者认可度大幅提升,真正做到区域医疗中心,为本地区节约了大量医保基金。

image.png

图为张银军带领科室在举行业务学习

“加强学科间协作,是一项重要的工作,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医院各专科的大力支持,需要加强协作。在日常工作中,我们努力协调好政府-医院-患者-专科-医联体医院-重症之间的关系,争取让政府、医院、专科、医联体单位满意,让患者放心”,同时,张银军严抓医疗质量,在日常工作中,以身作则,一年之中除外出学习天天准时查房,节假日不休息,风雨无阻,自担任科主任以来无一例有效投诉及医疗事故。他们利用业务集成门户系统,将重症医学的15项指标做入系统,同时根据需求增加了近20项,转科或出院能够及时填写,使上报指标准确率大幅度提升。还充分利用集成门户系统,将各种医疗指标与上月及往年同期对比,持续改进,2020年科室被评为院级重点学科。

近3年,张银军带领科室发表北大核心论文4篇,省部级论文10余篇,1项科研通过省级验收, 2项科研通过市级验收,2020年下半年利用周末开展白银市县级医院医护人员线下技能培训13期,开展新技术2项,获得很好临床疗效。武汉防控新冠疫情时,该科积极响应号召,先后派出3名业务骨干赴武汉抗疫,圆满完成任务。

“下一步,我科将继续推进专科联盟,下沉帮扶县级医院,发展联盟,开展新业务新技术,开展已完成设备招标的ECMO技术,争取成为甘肃省市级医院第一个开展ECMO的医院。2020年,我科被评为院级重点学科,接下来,我们正在为省、市级重点学科积极准备。”张银军对重症学科的发展满怀信心。
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

张银军:生死边缘的“特种兵”——记“甘肃省优秀医师”张银军
预约挂号 门诊信息 住院须知 特需服务 医院导航
互联网医院
网站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