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理园地

您的位置: 首页 护理园地护理小贴士详细

疼痛病人的护理

发布时间:2015-08-02 14:45

   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,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,常伴有生理、行为和情绪反应;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。疼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,不少患者深受疼痛的折磨,特别是创伤骨科患者,骨科病人手术后疼痛难以控制,当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,损伤的组织仍在持续的释放致痛物质,大大降低了疼痛受体的高阈值,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。手术后反复疼痛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,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。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造成躯体和精神痛苦,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等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,不利于术后康复。鉴于疼痛给患者造成的多方面损害,国际已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。
一、骨科患者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
(1)创伤(包括手术):疼痛由创伤的刺激引起,并因刺激的种类、强度及创伤的范围、程度不同而不同;
(2)由于急性缺血,伤肢迅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,被动牵拉指(趾)时可引起剧烈疼痛,血液循环及时改善后疼痛可迅速缓解;
(3)神经性疼痛局限于某一神经分布区域内,呈放射状,初起时疼痛为间歇性,逐渐变为持续性;
(4)在截肢术后短时间内患者仍会感觉到截肢端有持续性疼痛;
(5)并发炎症引起感染的致病菌不同,炎症的特点也不同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疼痛由炎症刺激引起,随着炎症的程度加重而加重,严重时局部出现持续性疼痛。气性坏疽患者自觉伤肢沉重或疼痛,随着感染加重,疼痛也持续加重,一般止痛剂无效。
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,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。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,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、发展和转归。如何有效地止痛,减轻病人的痛苦,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,对做好骨科病人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。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,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。
(1)心理因素: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,对突发创伤的恐惧、焦虑,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等心理因素都可使疼痛加剧。
(2)环境因素:环境嘈杂,灯光刺激,病人之间互相干扰。病室内温、湿度不适宜、床铺不舒服,均可影响病人情绪而降低痛阈,使疼痛加剧。
(3)体位因素:由于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,致使活动量减少,不能有效的对抗疼痛。
(4)自身因素:不同文化层次,不同教养的人,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。
二、护理措施
1.及时解除疼痛
创伤性疼痛: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,制动肢体,减轻疼痛。炎症性疼痛: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,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。急性缺血性疼痛: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,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,解除动脉痉挛,改善组织缺血状况。恶性肿瘤性疼痛:行手术切除肿瘤,化疗、放疗。神经性疼痛: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、牵引或按摩,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,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、水肿,解除神经压迫。
2.对症护理
(1)药物镇痛:非阿片制剂:阿司匹林、扑热息痛、消炎痛等。阿片制剂:吗啡、度冷丁、芬太尼等。采用预防性用药、定时用药,有效地缓解疼痛。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:口服、肌注等。药物治疗新技术:椎管内注射镇痛药,硬膜外麻醉。技术性镇痛法
(2)理疗:冷疗、热疗、冰敷、温泉浴、微波、红外线等。针刺疗法:中医针灸。神经外科手术止痛:植入给药泵、神经切除术、神经刺激术。心理干预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、被关怀的温暖。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,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,正确认识疼痛,提高痛阈。
(3)心理护理:贯彻知情同意原则,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,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,操作熟练,取得病人信任,同情病人,尊重病人。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。病房安静、清洁,最好住单人房间,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,尽量减少病区的嘈杂音,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。看喜爱看的电视节目,听轻音乐,转移病人的注意力。引导病人过愉快、充实、丰富的生活,帮助病人制订康复计划。骨折病人病程长,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,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,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。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,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的处境,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体,提高生活质量。
三、围手术期病人疼痛的护理
1,术前常规教育:
(1)患者入院后护士除及时接诊,测量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、体质量,介绍住院规章及病区环境外,护理人员还要对每例患者在术前1天进行相应教育,让患者了解有关手术方面的情况,如手术麻醉方式、手术医师、手术前的准备、术后饮食、如何活动和术后注意事项等,尤其对术后留置管道的种类、目的、时间、必要性、引流部位可能出现怎样的疼痛,如体位变动、牵拉伤口、咳嗽等均可诱发疼痛等情况向患者说明,并将缓解疼痛的方法告诉患者,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。
(2)心理护理: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进行对话。谈话前护士最好了解患者的职业和受教育状况,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和语调,并礼貌的介绍自己,说明自己将会给患者提供什么样的帮助,这样有利于患者对护士产生一种亲切感。对话时,护士的口吻要自然、轻松、和蔼,诚恳、友好和善意,使患者产生信任感。首先肯定术后有疼痛感,向患者表达认同感和关心之意,告之患者当发生疼痛时应该及时告知医护人员,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疼痛。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程度,不必将其想象得很严重,也不能轻视,以免疼痛超出预期而惊慌,多谈克服和减轻疼痛的经验与体会,这种心理交谈能使患者减轻恐惧和不安心理,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。同时要虚心听取患者对医院的看法、建议和要求,有利于缩短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距离。通过耐心细致的与患者进行心理交谈,有利于化解和转移患者的消极情绪,培养建立积极的心态,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。
(3)疼痛控制方法宣教:告之患者疼痛可受心理因素、体位、活动等影响而加重,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疼痛自我控制法:如调节呼吸、分散注意力、变换体位等方法放松身心和局部,咳嗽或活动时保护伤口的方法等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。
(4)止痛药相关知识:告之患者术后发生疼痛时应主动按压镇痛泵,而不要强忍疼痛,说明止痛药能迅速控制术后疼痛,其作用是可以肯定的,而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很小,不必过分害怕不良反应而不用止痛药止痛,对术后恢复不利。
二、术后疼痛的护理
(1)一般护理:术后帮助患者摆好舒适体位,协助翻身,按摩身体受压部位,使全身肌肉放松、张力减小,提高痛阈值;给患者讲解术后所带管道的用途;对某些患者,为减轻肿痛和切口压力,可用垫枕将患肢适当抬高或在床上放支架支撑被褥;观察切口有无渗出、出血及感染迹象;按照不同的手术时间允许术后及早给予利于缓解疼痛的不同体位,如半卧位等;病情允许可及早下床活动;疼痛一般在麻醉清醒后2~6小时最强烈,24~72小时逐渐减轻,若患者持续疼痛,则应积极寻找原因,及时处理。
(2)控制焦虑:焦虑与痛感互为因果关系,焦虑程度越重,疼痛程度也越重。因此,要控制疼痛首先应帮助患者减轻焦虑。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患者,允许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,使用治疗性触摸或其他方法解除患者身体的紧张度,帮助患者松弛,鼓励患者参与护理计划,以及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,使其有自我控制疼痛的能力。
(3)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:尊重患者人格,相信患者的主诉,认可患者的痛苦等,均有助于患者利用“宣泄”这一手段来减轻疼痛。应用我们的感知和想象力,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位置上,理解并鼓励患者,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(4)指导患者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和缓解疼痛的方法: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疼痛的性质,使患者明白对疼痛不是无计可施,能做许多预防或减轻疼痛的事情,如咳嗽时用枕头按住腹部伤口,有引流管的患者翻身移动时先侧向另一边,这些都有助于减少痛苦。
(5)分散或转移患者注意力:护士要保持敏感,对于轻度或中度以下的疼痛患者,可采用视觉分散法,如看电视、看小说;听力分散法,如听音乐、听故事;触觉分散法,如抚摸等。基于个人的性格以及以往经历的不同,每个人都会选择某些特殊的方式来适应疼痛反应。
(7)减轻家属的焦虑情绪,争取家属的配合:减轻家属的焦虑情绪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,因为家属与患者最亲近,他们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对患者的术后护理,并影响患者的情绪。因此医护人员一方面积极的为患者治疗疾病,减轻患者痛苦;另一方面也要对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和心理教育,告诉家属手术后的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,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,这样能有效减轻手术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,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,对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,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。
(8)诱导想象疗法:诱导患者去想象一些以往经历过的令人愉快的场面,如温暖的阳光、蔚蓝的大海、茂密的森林等。
疼痛是骨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,术后缓解疼痛是护理的关键。术后疼痛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。疼痛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,而恐惧心理又反过来促使疼痛加剧。护士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。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,患者工作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。患者对术后镇痛要求越来越高,而术后疼痛,除受手术部位、创伤大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,还取决于患者的情绪、精神、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。术后镇痛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,而且能提高患者自身防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。因此,术后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,同时积极地配合药物镇痛,是术后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,也可使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组合,为患者术后创伤的恢复,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。
 
 
 
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,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,常伴有生理、行为和情绪反应;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。疼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,不少患者深受疼痛的折磨,特别是创伤骨科患者,骨科病人手术后疼痛难以控制,当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,损伤的组织仍在持续的释放致痛物质,大大降低了疼痛受体的高阈值,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。手术后反复疼痛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,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。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造成躯体和精神痛苦,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等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,不利于术后康复。鉴于疼痛给患者造成的多方面损害,国际已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。
一、骨科患者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
(1)创伤(包括手术):疼痛由创伤的刺激引起,并因刺激的种类、强度及创伤的范围、程度不同而不同;
(2)由于急性缺血,伤肢迅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,被动牵拉指(趾)时可引起剧烈疼痛,血液循环及时改善后疼痛可迅速缓解;
(3)神经性疼痛局限于某一神经分布区域内,呈放射状,初起时疼痛为间歇性,逐渐变为持续性;
(4)在截肢术后短时间内患者仍会感觉到截肢端有持续性疼痛;
(5)并发炎症引起感染的致病菌不同,炎症的特点也不同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疼痛由炎症刺激引起,随着炎症的程度加重而加重,严重时局部出现持续性疼痛。气性坏疽患者自觉伤肢沉重或疼痛,随着感染加重,疼痛也持续加重,一般止痛剂无效。
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,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。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,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、发展和转归。如何有效地止痛,减轻病人的痛苦,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,对做好骨科病人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。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,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。
(1)心理因素: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,对突发创伤的恐惧、焦虑,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等心理因素都可使疼痛加剧。
(2)环境因素:环境嘈杂,灯光刺激,病人之间互相干扰。病室内温、湿度不适宜、床铺不舒服,均可影响病人情绪而降低痛阈,使疼痛加剧。
(3)体位因素:由于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,致使活动量减少,不能有效的对抗疼痛。
(4)自身因素:不同文化层次,不同教养的人,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。
二、护理措施
1.及时解除疼痛
创伤性疼痛: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,制动肢体,减轻疼痛。炎症性疼痛: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,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。急性缺血性疼痛: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,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,解除动脉痉挛,改善组织缺血状况。恶性肿瘤性疼痛:行手术切除肿瘤,化疗、放疗。神经性疼痛: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、牵引或按摩,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,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、水肿,解除神经压迫。
2.对症护理
(1)药物镇痛:非阿片制剂:阿司匹林、扑热息痛、消炎痛等。阿片制剂:吗啡、度冷丁、芬太尼等。采用预防性用药、定时用药,有效地缓解疼痛。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:口服、肌注等。药物治疗新技术:椎管内注射镇痛药,硬膜外麻醉。技术性镇痛法
(2)理疗:冷疗、热疗、冰敷、温泉浴、微波、红外线等。针刺疗法:中医针灸。神经外科手术止痛:植入给药泵、神经切除术、神经刺激术。心理干预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、被关怀的温暖。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,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,正确认识疼痛,提高痛阈。
(3)心理护理:贯彻知情同意原则,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,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,操作熟练,取得病人信任,同情病人,尊重病人。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。病房安静、清洁,最好住单人房间,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,尽量减少病区的嘈杂音,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。看喜爱看的电视节目,听轻音乐,转移病人的注意力。引导病人过愉快、充实、丰富的生活,帮助病人制订康复计划。骨折病人病程长,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,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,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。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,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的处境,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体,提高生活质量。
三、围手术期病人疼痛的护理
1,术前常规教育:
(1)患者入院后护士除及时接诊,测量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、体质量,介绍住院规章及病区环境外,护理人员还要对每例患者在术前1天进行相应教育,让患者了解有关手术方面的情况,如手术麻醉方式、手术医师、手术前的准备、术后饮食、如何活动和术后注意事项等,尤其对术后留置管道的种类、目的、时间、必要性、引流部位可能出现怎样的疼痛,如体位变动、牵拉伤口、咳嗽等均可诱发疼痛等情况向患者说明,并将缓解疼痛的方法告诉患者,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。
(2)心理护理: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进行对话。谈话前护士最好了解患者的职业和受教育状况,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和语调,并礼貌的介绍自己,说明自己将会给患者提供什么样的帮助,这样有利于患者对护士产生一种亲切感。对话时,护士的口吻要自然、轻松、和蔼,诚恳、友好和善意,使患者产生信任感。首先肯定术后有疼痛感,向患者表达认同感和关心之意,告之患者当发生疼痛时应该及时告知医护人员,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疼痛。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程度,不必将其想象得很严重,也不能轻视,以免疼痛超出预期而惊慌,多谈克服和减轻疼痛的经验与体会,这种心理交谈能使患者减轻恐惧和不安心理,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。同时要虚心听取患者对医院的看法、建议和要求,有利于缩短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距离。通过耐心细致的与患者进行心理交谈,有利于化解和转移患者的消极情绪,培养建立积极的心态,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。
(3)疼痛控制方法宣教:告之患者疼痛可受心理因素、体位、活动等影响而加重,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疼痛自我控制法:如调节呼吸、分散注意力、变换体位等方法放松身心和局部,咳嗽或活动时保护伤口的方法等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。
(4)止痛药相关知识:告之患者术后发生疼痛时应主动按压镇痛泵,而不要强忍疼痛,说明止痛药能迅速控制术后疼痛,其作用是可以肯定的,而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很小,不必过分害怕不良反应而不用止痛药止痛,对术后恢复不利。
二、术后疼痛的护理
(1)一般护理:术后帮助患者摆好舒适体位,协助翻身,按摩身体受压部位,使全身肌肉放松、张力减小,提高痛阈值;给患者讲解术后所带管道的用途;对某些患者,为减轻肿痛和切口压力,可用垫枕将患肢适当抬高或在床上放支架支撑被褥;观察切口有无渗出、出血及感染迹象;按照不同的手术时间允许术后及早给予利于缓解疼痛的不同体位,如半卧位等;病情允许可及早下床活动;疼痛一般在麻醉清醒后2~6小时最强烈,24~72小时逐渐减轻,若患者持续疼痛,则应积极寻找原因,及时处理。
(2)控制焦虑:焦虑与痛感互为因果关系,焦虑程度越重,疼痛程度也越重。因此,要控制疼痛首先应帮助患者减轻焦虑。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患者,允许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,使用治疗性触摸或其他方法解除患者身体的紧张度,帮助患者松弛,鼓励患者参与护理计划,以及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,使其有自我控制疼痛的能力。
(3)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:尊重患者人格,相信患者的主诉,认可患者的痛苦等,均有助于患者利用“宣泄”这一手段来减轻疼痛。应用我们的感知和想象力,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位置上,理解并鼓励患者,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(4)指导患者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和缓解疼痛的方法: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疼痛的性质,使患者明白对疼痛不是无计可施,能做许多预防或减轻疼痛的事情,如咳嗽时用枕头按住腹部伤口,有引流管的患者翻身移动时先侧向另一边,这些都有助于减少痛苦。
(5)分散或转移患者注意力:护士要保持敏感,对于轻度或中度以下的疼痛患者,可采用视觉分散法,如看电视、看小说;听力分散法,如听音乐、听故事;触觉分散法,如抚摸等。基于个人的性格以及以往经历的不同,每个人都会选择某些特殊的方式来适应疼痛反应。
(7)减轻家属的焦虑情绪,争取家属的配合:减轻家属的焦虑情绪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,因为家属与患者最亲近,他们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对患者的术后护理,并影响患者的情绪。因此医护人员一方面积极的为患者治疗疾病,减轻患者痛苦;另一方面也要对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和心理教育,告诉家属手术后的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,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,这样能有效减轻手术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,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,对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,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。
(8)诱导想象疗法:诱导患者去想象一些以往经历过的令人愉快的场面,如温暖的阳光、蔚蓝的大海、茂密的森林等。
疼痛是骨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,术后缓解疼痛是护理的关键。术后疼痛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。疼痛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,而恐惧心理又反过来促使疼痛加剧。护士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。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,患者工作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。患者对术后镇痛要求越来越高,而术后疼痛,除受手术部位、创伤大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,还取决于患者的情绪、精神、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。术后镇痛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,而且能提高患者自身防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。因此,术后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,同时积极地配合药物镇痛,是术后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,也可使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组合,为患者术后创伤的恢复,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5年7月26日骨科病区
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

疼痛病人的护理
预约挂号 门诊信息 住院须知 特需服务 医院导航
互联网医院
网站纠错